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七岁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出现简单的逻辑思维;并且会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定的规划和想法。
外加成长环境以及性格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7岁的孩子身上,看到他们成年以后的成就和人生走向。
当然,这也不是一件绝对的事情。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谁也无法预知未来的生活。
可就是有那么一群固执的人,偏偏想要观察别人的生活轨迹。
于是,他们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拍下了一部旷世杰作——
《人生七年》
这是一部史上最伟大的系列影片,不为别的,只为它纵贯了一群人从7至56岁的人生,人生的这段时光,从成长、发展,到绽放、萎缩,几乎涵盖了最能体现人生意义的全部。
这部完完全全的真人秀,年影片的制作组终于完成了56岁的拍摄,所以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
在这短短的分钟里,我们可以窥见一群人半辈子的缩影和无法倒转的真实人生。
▼
年普通的一天,英国ITV旗下的一家独立电视台,报道了14个七岁同龄孩子们的生活。
他们来自英国的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
他们中,有人来自视野开阔的上层社会;
也有人来自最底层的乡村、福利院。
面对镜头,这群七岁的小朋友们谈论着各自对未来的梦想和抱负。
而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
节目组每隔七年,都会把他们重新聚集在一起;
对他们进行采访,记录他们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状况。
哪怕后来换成了BBC,这档节目也依然在更新。
一直到年,节目已经推出了八季。
孩子们也已经变成了年近六旬的大叔大妈。
纪录片在当年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热议。
上世纪的60年代,英国正处于二战后经济平稳发展的时期。
随着经济的平稳增长,英国的阶级划分,也越来越僵硬固化。
导演为了验证英国阶级固化的情况是否真的那么难以逾越(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于是开始了半个世纪的坚持和记录。
而最终的结果,也验证了他们的想法。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但是最终能突破阶级壁垒的,却少之又少。
尼克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之一。
出生在乡村的他,在小时候并没有展示出过人的一面。
14岁时,少年的脸上还写满了对未来的忧愁和迷茫。
可是到了21岁,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考入了牛津大学的物理系,整个人也该是变得风趣健谈。
毕业后,他在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到了28岁,他移民到美国,在威斯康星大学担任教授;
完成了乡村小子到大学教授的蜕变。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尼克的实力和抱负。
大部分家庭环境一般的孩子,都过着普通的生活。
比如从小立志拥有一辆属于自己出租车的托尼,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他经营着自己的出租车生意。
没有大作为,但是子孙满堂、家庭和睦,依然让他感到满足。
虽然出身伦敦的平民阶层,但是他的态度永远积极。
他没有宏大的人生目标,雄心壮志。
安于现状,但也活得潇洒自如。
而“富二代”三人组中的约翰;
7岁的时候就开始读《观察家报》和《泰晤士报》。
从小就在昂贵的私立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让他从那时起,就对自己的人生做好了规划。
他如愿地考入了牛津大学的法律系,并且最终成为一名律师。
职业生涯顺利,家庭稳定,平时搞搞慈善;
典型的上层精英人士。
他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在摄影机前,他的一生看上去一直顺风顺水。
但实际上,人们只看到了他优渥的家境;
却忽略了他为了进入名校,背后付出的那些努力。
几个孩子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无疑就是尼尔了。
在利物浦郊区长大的他,是最活泼开朗的孩子之一。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生活越来越不如意。
21岁时的他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
大学只读了一个学期就辍学,就跑到工地上“搬砖”。
28岁,他失去了工作,变成了一个流浪汉。
在最辉煌的年纪,他的人生却已经跌入了谷底。
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
他后来成为了地区的一个小议员,每日依然需要靠救济金度日;
但是人生已经开始出现转机。
从青葱年少的正太,到自我放逐的流浪者,最后重新找回正常的生活节奏。
尼尔的一生实在过于波折。
许多人看到节目,都给他写过信表示关心。
但是如他所说:
无数人写信给我说完全理解我,但我要说没有一个人完全明白我的感受。
我们无法体会一个人经历过怎样的痛苦,更无法断然评判他的生活。
14段人生之旅,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超越阶级的局限;
这部纪录片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记录本身的范畴。
它是十四个人的人生轨迹,他也是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更是人类社会的浓缩和映射。
正因如此,整个系列的八部片子;
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在9分以上。
从这部片子中,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内容;
但是其中还是会有一些大家都能认同的观点。
比如说,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都说不要像一个中年油腻猥琐男人一样,在朋友圈中鼓吹“读书有用”。
但是;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状态的重要因素。
影片中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都过着拮据且不稳定的生活;
而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生活水平都还不错。
因为受到了好的教育,尼克改变了走出了农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约翰也巩固了阶级地位,为家人和自己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富二代”三人组中的安德鲁也在影片中说到:
“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人人都只看到了富人与生俱来的优越的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习惯,其实背后更是他们的家庭赋予的某种自律自强的精神。他们的付出或许是我们所不能设想的。
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符读书城南》韩愈
上面是古时韩愈一首非常著名的劝学诗,大概内容说的是两家小孩,孩童时期看着没什么区别,一起嬉戏玩耍时就像是一群游在一起的鱼一样难分彼此,长大后却渐渐有了区别,一个成为了受人驱使的兵卒差役,另一个则当上了豪门府第的王公宰相,而他们之所以有着不同的人生,最大的原因就是在于是否学习。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影片,同样是7岁,有的孩子连话都说不清楚,带着浓重的口音,词汇量少得可怜,只能以并不非常连贯的词勉强表达自己的意思;有的孩子已经在读金融时报了。
为什么要看这些报纸?“因为我有股票,我要看它的情况,周一不登股市动态,所以我周一那天不看”、“因为我想知道这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富人家的孩子早就已经想好自己要上哪一所高级中学,以后考剑桥或是牛津;穷人家的孩子却在疑惑:“大学是什么意思?”
但是不论是怎样的选择,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我们的一生如同白驹过隙,实在是太短暂了。
尤其是当把他们50多年的人生,浓缩在几十分钟的画面中;
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岁月的残酷。
整部影片看下来,给人最大的冲击完全不是其政治内涵,而是——请允许我使用这个几乎成了陈词滥调的用语——生命的荒诞。
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是圣诞老人藏在圣诞树下的那个礼物,会在打开的一刹那令人尖叫欢呼。
但是,圣诞老人始终没有出现。
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比赛发胖,关键是,他们的眼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
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正如影片中的他们回首过往的人生,也会感叹:
如果有机会重来,会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因为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那样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
如果能重新来过,一定不会像当年那么懒惰,会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机会,也许可以改变整个人生。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我们也并没有很多的“七年”,等待着我们去蹉跎。
而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
后台回复获取汁源
谢谢大家支持良心小编,从没收过一分钱,但是大家需要支持一下我,可以可以帮我多宣传宣传,点点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