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肾内科主任
血肌酐高了,说明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已经受损,其背后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经治医生分析病情后作出准确判断,然后再以此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经积极治疗后,一部分肾病患者的血肌酐是能够降下来的。比如,慢性肾脏病并发了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血肌酐升高,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血肌酐降了下来;再比如,肾炎患者由于合并出现高热与大量出汗引起的血肌酐升高,经补液与对症治疗后,血肌酐降了下来;再比如,肾病综合征并发了急性肾损伤引起的血肌酐升高,经利尿、抗炎与免疫抑制等治疗后,血肌酐降了下来;等等。
肾友或许会这样认为:血肌酐降了,肾病就好了!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血肌酐降了,肾病患者还有如下五件事要做。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住病情。
1.提升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力,它指的是机体防御、杀灭和清除外界特定或不特定的致病因素及监视和清除体内变异细胞等的能力。这里说的提升免疫力即提升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这样就可以达到少生病或不生病的目的。提升免疫力的方法或措施有很多,如接种流感疫苗及其它相关疫苗、规律生活、均衡膳食、适量喝水、大便通畅、保持心情,以及不滥用或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明显影响免疫功能的“猛药”等等。免疫力提高了,肾病患者降下去的血肌酐就不容易再升上去。
2.降低尿蛋白
尿蛋白高,本身就可以让肾病患者的血肌酐逐渐升高,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进行性进展。若能将尿蛋白降下来,就能达到稳定病情的目的。降蛋白药物有很多,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分别作出选择。绝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可选择沙坦或普利类药物作出基础降蛋白药物;部分肾病患者还可以选择他汀类药物或列净类药物作为辅助降蛋白药物;特殊肾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达到比较快的降蛋白效果。总之,尿蛋白降了,肾病患者降下去的血肌酐就不容易再上去。
3.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也可以引起肾病患者的血肌酐进一步升高,促进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进行性进展。有些患者,高血压可导致血肌酐快速升高;有些患者,高血压可导致血肌酐缓慢升高。因此,控制血压达标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控制高血压方面,饮食与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求高血压患者保持低盐饮食及情绪稳定,重点避免食用“高盐值”食物以及爱发脾气与过于悲伤等。在药物方面,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洛尔类、唑嗪类及利尿剂等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使用。总之,血压达标了,肾病患者降下去的血肌酐就不容易再上去。
4.慎用肾毒药
有些肾病患者血肌酐高上去,或许就是使用了肾毒性药物导致的。解热触痛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去痛片及双氯芬酸钠等)、某些抗菌素(如氨基甙类抗菌素)、各种造影剂(主要是碘造影剂,如碘海醇及碘克沙醇等)、某些中草药(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及天仙藤等)等等都有一定肾毒性。关于肾毒性药物,并非肾病患者绝对不可以使用,而是应该慎用或尽可能不用。必须使用者,必须在肾科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患者的血肌酐或没有太大影响。
5.定期做检查
不要以为血肌酐降下之后,肾病患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管是本来血肌酐就高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还是本来血肌酐一直正常的慢性肾脏病,血肌酐降下一点或降至正常范围之后,患者的血肌酐还有可能再升上去。除了采取如上措施之外,定期做检查就可在症状出现前发现血肌酐升高的“苗头”。这里说的定期检查,不仅仅是检查血肌酐,还需要检查其它项目,如尿蛋白、血浆蛋白、血脂、免疫球蛋白、肾脏彩超及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等。总之,定期做检查还可提前预判血肌酐是否还会再升高或继续升高。
血肌酐降了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肾友做好如上五件事,有时比降肌酐更加重要。
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