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别名红蓝花(始载于宋《开宝本草》),黄蓝(苏颂曰: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又名黄蓝)、刺红花。我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新疆、河南、浙江、四川为主要产区。其他各省亦多有分布。
▼
红花的故事传说,红花原为一位窈窕淑女,因为忧郁成疾,月经不调,面黄肌瘦,终至虚劳而死。死后变成红花专治女性疾病,使女子体健肤美。为自卫免受其辱,从叶边缘生出各类锯齿状针刺,使人取之不易。
▼
性状鉴别为不带子房的管妆花,长约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部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黄白色,聚合成筒状;柱头微露出花药筒外,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微有香气,味微苦。花浸水中,水染成金黄色。以花冠色红而鲜艳、无枝刺、质柔润、手握软如茸毛者为佳。
▼
功效红花辛散温通,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之要药,是妇产科血瘀病证的常用药,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等相须为用。治痛经,单用奏效;亦可配伍赤芍、延胡索、香附等以理气活血止痛。治经闭,可配伍当归、赤芍、桃仁,如桃红四物汤。治产后瘀滞腹痛,可与荷叶、蒲黄、牡丹皮等配伍,如红花散。
常配伍三棱、莪术、香附等。
红花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胸痹心痛常配伍桂枝、瓜蒌、丹参;治瘀滞腹痛,常与桃仁、川芎、牛膝同用,如血府逐瘀汤;治胁肋刺痛,可与桃仁、柴胡、大黄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
本品为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常配木香、苏木、乳香、没药等药用;或制为红花油、红花酊涂擦。例如本院骨科使用红花、艾叶、透骨草、寻骨风等配伍煎煮或热水泡后熏洗患处,对瘀滞肿痛临床颇具功效。
可用于瘀热郁滞之斑疹色暗,常配伍紫草、大青叶等寒凉性药物同用,制红花温燥而用其通脉消斑之功。
▼
特别注意 孕妇忌用。有溃疡和出血倾向者慎用。如果不对症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腹部不适、腹痛、月经过多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神志萎靡甚至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等中毒症状。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投稿方式:
邮 箱:tjzyyx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