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为临床和大众所普遍认识;但是其致癌性一直以来存有争议。年7月20日,肝病领域权威期刊《肝脏病学》(Hepat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韩泽广团队的一项研究,阐释了马兜铃酸的肝癌致病机制。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A)暴露与人类肝癌有统计学联系。然而,没有直接证据表明AA暴露可导致肝癌。本研究旨在基于小鼠模型建立AA暴露与肝癌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并探讨AA介导的基因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人类癌症的AA相关突变特征有关。
研究的受试对象包括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缺乏的小鼠,马兜铃酸Ⅰ(AAⅠ)单独暴露或结合四氯化碳(CCl4)暴露的小鼠。值得注意的是,AAI暴露可通过剂量依赖的形式导致小鼠肝细胞癌(HCC),肝细胞内和肝内胆管癌(CHCC-ICC)。此外,AAI暴露也增加了CCL4暴露或PTEN缺陷小鼠的肿瘤发生。
AAⅠ可导致小鼠肝内DNA损伤,并形成AAⅠ-DNA加合物;通过特征性的腺嘌呤到胸腺嘧啶转移(A→T)而引发肝癌。此前的综合基因组分析已提示,A→T可导致癌基因Hras(Q61L,CAA→CTA)的激活突变。
作者发现AA相关的突变特征主要与人类肝癌有关,尤其是来自中国的肝癌。在随机选取的中国肝癌患者(16/62,25.8%)肝脏副瘤组织中,检测到AAI-DNA加合物。此外,根据系统进化分析发现了与AA相关的小鼠和人类肝癌特征性突变,其中肿瘤蛋白p53(tp53)和Janus激酶1(JAK1)突变在人类AA相关肝癌中更常见。
本研究证明了A→T是马兜铃酸引起肝细胞恶化转变的关键,并阐明了Ras信号通路对AA诱导小鼠肝癌发的重要作用,发现了与人类AA相关肝癌的特征性基因突变。这些研究结果为AA诱导肝癌的恶性克隆演变过程提供了文献证据,为人类AA相关肝癌的预防和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原文链接:
Zhao‐NingLu,QingLuo,Li‐NanZhao,etal.TheMutationalFeaturesofAristolochicAcid–InducedMouseandHumanLiverCancers.Hepatology;published:20July.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ngufenga.com/xgfcd/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