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
一味小茴香治盆腔积液
有个妇人最近半个月经常肚子胀胀的,也不拉肚子,偶尔痛一下,又没有影响到胃口,于是她便去做检查。
腹部做个B超,发现有少量盆腔积液,原来是那点积液在作怪,那要怎么把这积液消掉呢?
她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你是不是经常吃凉饮啊?
她点点头。
老先生又说,是不是经常生气?
她又点点头。
然后老先生说,寒凝气郁在小腹,就用一味小茴香,行气散寒暖少腹。
病人直接用30克的小茴香,煎水后,一次喝下,不久连续放上几个响屁,这半个多月以来,肚子从来没有那么舒服过,暖洋洋的,那种胀痛感彻底消失了,随后也没有再复发。
医院做个检查,盆腔积液消得一干二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原本她只想找个中医让肚子缓解缓解,却没料到这一味药大大超过了自己的期望值,居然连盆腔积液也好了,真是病去一身轻,从此她便听老先生所说的一要少吃冷饮,二要少生气,只要肚腹不受凉,身体不气郁,那盆腔积液就不会再回来。
小指月就感到很神奇说,爷爷,怎么你用一味小茴香,就治好了她的盆腔积液?
老爷爷笑笑说,你别把很多疾病看得太疑难,你想想所谓盆腔积液,说白了就是一包水在那里,这包水不肯流动滞塞了,该怎么办?
两个办法,一个是用温阳的东西,阳主气化,可以把水蒸化,另一方面用行气的东西,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还有第三方面最好是要用一味药能够直接走到下焦少腹的,这样就能够更富有针对性地把周围的积液理顺气化。
小指月一拍脑袋说,我明白了爷爷,这小茴香好像专为盆腔积液所设,它既是温热的,可气化水液,同样它又是芳香的,可以作为食物调料,这种芳香的药物,就能够行气,气行水行,积液化。
同时它更是种子类药,诸子皆降,它很快能够降入少腹,所以病人服用后,少腹气机一理顺得到温煦,便连连放响屁,积液也就消了。
俄罗斯富商的疝气
老爷爷说,小茴香治疗女子盆腔积液是一绝,而治疗男子鞘膜积液或者阴囊橡皮肿更是一绝。中医不看男女病名,而看这病机本质,如果都是积液在少腹,不管你是妇人盆腔积液,还是男子疝气,睾丸肿,或者鞘膜积液,用小茴香都有效果。
然后爷爷就给小指月讲清朝的一段故事,原来清朝末年,当时各国交往还是比较开放的,有俄罗斯的富商过中国来游览西湖,他听说西湖风景如画,去了后果然沉醉于江南美景之中,而江南又是偏于温热的,这大块头便想到了喝各类的凉水,晚上睡觉也不盖被子,本来他就有疝气的,这时疝气疼痛居然不合时宜地发作了,痛得这俄罗斯富商抱着肚子在床上滚来滚去,面色清白,腹股沟周围一带都肿起来。
这时这富商的随行医生居然难以急中生智,找不出好的法子,于是赶紧向当地的船夫请教,为什么要请教船夫呢?因为船夫一般得到的消息最多,因为他们每天都跟各路过客打交道,有什么消息都纷纷听到肚子里去了。
这船夫笑笑说,你去找一位老中医,他应该有办法治好你的病疾。
这富商便忍痛前往老中医诊所,老中医看了后,笑笑说,有两个办法,急则先治其标。于是给这富商用上一两的小茴香打成粉,立马用当地的绍兴黄酒送服,这吃下去还不到一刻,富商居然觉得肚子不痛了,脸色也由煞白转为淡红,原来小茴香借助酒力把血脉通开,这样通则不痛,所以那种拘急冷痛感消失了。
随行的医生连连称奇,他以为这民间的老中医卧虎藏龙,不知用了什么稀世奇药,如果掌握这招法,不知道回俄罗斯要救多少人要赚多少钱。
老中医跟他说,你如果是要救人的,我就教给你,你如果是要赚钱的,那就请回吧。
这富商笑笑说,我现在到处都是钱,当然要救人了。
老中医说,那行吧,这不是什么稀世珍药,就是我们老百姓常用的香料,五香粉里头就有它。
这俄罗斯富商更是不解地问,香料也能治病,那不是祛除油腻腥臭的作用吗?
老中医说,去除油腻腥臭,那只是小茴香这味药的小功用而已,真正用它来拯危救苦,解除腹中寒痛疝气,才是小茴香真正的大用。
而且你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碰到一些女性朋友,因为穿短裙,吃冰激凌,搞到痛经不可忍时,你用我这个小招法也能管得住,如果这女娃子不喜欢喝酒,那你单用这小茴香煎水给她喝,也能迅速缓解痛经。
这俄罗斯富商再次称赞道,中国医药真是不可思议,中国老中医真是活生生的国宝。我这次来中国最大的收获之一,不是游览了西湖胜景,而是亲自见证中医的神奇,如果说要我在中国带一样东西回去的话,我不是带旅游纪念品,珍珠玛瑙,而是要带一位老中医回去,如果你们愿意去我那辽阔的国土,我愿意用重金聘请你们,用轿子把你们抬过去。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小指月说,爷爷,不是说有两个办法吗?为什么只见到一个呢?
老爷爷说,第二个办法,就要稍微复杂一点,但却可以把他那鞘膜积液,腹股沟那一带的积水病灶给化掉。
小指月说,那是什么办法呢?
老爷爷说,这叫小茴香鸭蛋法。
小指月说,有这种方法我还是第一次听。
老爷爷说,对于一般的鞘膜积液,疝气肿痛,腹股沟肿胀,直接用小茴香五钱,再用三五克的盐,一起炒了,然后打成细粉,把这些粉末跟青壳的鸭蛋,一到两个,共同煎成蛋饼,在睡前用米酒温热送服,三到五天为一个疗程,轻的一个疗程就治好了,重一点的再隔几天进行下一个疗程,服用几次后,也会减轻变好,当然最重的,除了部分局部积液坚硬如石,顽固日久外,大部分都有显著的疗效。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这招太妙了,鸭为水禽走水的,蛋走下焦肝肾,加进盐去,又能引小茴香入肾,借助小茴香行气温散之力,配合米酒活血化瘀,这样气行水行血活而不瘀,局部的肿胀积液也会慢慢消了。
岔气伤,小茴香
有个搬运工,他在搬抬重物的时候,胸肋部拉伤了,几天都痛得吃不下饭,他以为里面脏腑会损伤,医院拍片做检查,却没有看到任何问题,这搬运工郁闷地说,你检查没问题,为什么我不舒服呢?
医生跟他说,有很多不舒服,未必能检查出原因。
这搬运工说,那你给我用药治治啊。
医生说,查不出原因,不能下药。
搬运工更是气愤地说,那不能下药,又不能查出原因,难不成我就整天到晚胸肋疼痛不舒服吗?
这医生说,建议你去看看中医,我们见过一些莫名其妙的病,建议去看中医,或许有一线转机。
这搬运工便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边听他讲述,一边就在寻思这病因,同时也能够知道个大概。
老爷爷说,指月你看这是咋回事?
小指月说,胸肋疼痛,又不是跌打瘀血损伤,按气血辩证来说,应该是属于气滞。
老爷爷点点头说,这个在民间叫做岔气伤,搬抬重物,或者突然过猛用力,或者吵架生气,气机逆乱,抑或者被东西撞到,这些都最容易引起岔气使气乱不循常道,这样吃饭睡觉都不舒服。
这搬运工说,对对对,大夫你说的是,你看我这该怎么办?
老先生说,岔气伤,小茴香。小茴香治岔气伤效果良,由于伤到的又是胸肋部,中医认为胸满用枳壳,腹满用厚朴,所以这胸胁逆满疼痛,就加一味宽中下气的枳壳。
这样就用这两味药打成粉,老先生叫他用盐水送服,吃上三天,胸肋部气机逆满胀痛之感,彻底消除了,每次吃药都放很多屁,都觉得胸腹好像有团东西被搬开一样,所以胃口开,非常舒服,又高高兴兴地去干他的活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袖珍方》曰,治疗胸胁岔气疼痛,用小茴香一两,枳壳五钱,两味药都炒过,打成粉,每次服用两钱,以盐汤送服下。
导气汤治睾丸冷缩痛
有个小伙子,他在地下冰库里头工作,刚开始他很高兴,因为工资高,后来他却很忧愁,因为经常被冻得打哆嗦,甚至睾丸都痛。
这次实在痛得受不了,便请假几天,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替他把脉的时候,都发现他手比正常人要凉。
大夫我这病要不要紧?老先生说,你如果不换一个工作,治好了我也替你担忧,如果换个工作,不在寒冷环境下,那么凭你年轻,身体恢复起来也快。
这小伙子便很矛盾,一方面是高工资,一方面是自己的身体健康,两边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老先生说,这是你的选择,该说的我都跟你说了,中医认为烧烤毁人容,冰冻断人种,你看冬天为什么动物繁衍得少,南北极物种也少,寒冰之地,草木不生啊,何况于人,如果你长期都冷冻下去,那不可不止是睾丸冷缩痛,连精子活力都不高,树木都会减少,等你结婚时,到时要养娃子都可能会有问题。
小伙子这时才意识到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然后老爷爷便给他开了导气汤。
小指月便写下小茴香、木香、川楝子、吴茱萸这四味药。
原来这四味药就是专门治疗下焦伤寒受冷,睾丸或小腹疼痛难耐的,他吃了三剂药后,睾丸马上不痛了。
老先生跟他说,还可以买同仁堂的茴香橘核丸也管用,这里头都含有小茴香,都能够温暖下焦之阳,散除下焦之寒。把寒主收引不通则痛的状态解放开来。
小指月说,爷爷,这四味药可是睾丸疼痛的特效药啊。
老爷爷说,只要是寒冷气痛,遇冷加重的,睾丸痛,少腹痛,这四味药都管用,你看里头有川楝子、小茴香这些种子类药,直接沉到下焦去,散除下焦寒冷气滞,又有木香理整个大腹之气,吴茱萸散三阴经之寒,所以这四味药非常不简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方集解》曰,导气汤治寒疝睾丸疼痛,川楝子四钱,木香三钱,小茴香两钱,吴茱萸一钱,以长流水煎服。
精彩文章回顾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每日学一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黄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黄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2-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2-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2-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2-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2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黄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2岁,他的故事再次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ngufenga.com/xgffb/6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