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寻骨风 > 寻骨风神液 > 正文 > 正文

D4bullB团鲁迅故里寻骨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2 12:42:38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
医院订阅哦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鲁迅先生曾在国家危难而人民麻木的灰暗时代,以锋利的笔锋为纸上的刀枪,描绘着一个又一个沧桑的身影:祥林嫂、孔乙己、阿Q……他们时至今日还活灵活现地在课本上诉说那个旧时社会的悲哀,那是唤醒了无数中国人奋起反抗,保家卫国的民族脊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救国治本,弃医从文是他;而百草园里那个妙趣童真的小孩也是他。今天鲁迅先生的故居,和那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就在同学们眼前,他的童年到底是怎样一番风光?

穿过千回百转的青砖绿瓦旧民巷,便是带着同学们穿越旧世的“私塾”了。

披上青褂拿起三字经,聆听先生抑扬顿挫的讲学,学鲁迅先生笔下那些摇头晃脑的学生朗诵;动手描绘一回荆川纸下的画像,还有刻骨铭心的“早”字,这些是只有亲自动手才能体会到的时光细水流长,家族兴衰不易。

来到鲁迅先生生活过的二层小楼,想象阿长在此间的忙忙碌碌,踏过年代久远的青石板又看到了那短短的泥墙根,菜畦里现在还是葱翠繁茂。

不见何首乌和覆盆子还有肥胖的黄蜂,鲁迅先生的笔下的普通花园却是他独好的一片乐园。

下午同学们依然兴致不减,同学们游览南湖革命纪念馆。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到辛亥革命;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中国共产党建立;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嘉兴南湖红船上的中共一大会议……

我们的先辈在开创和革命的漫长道路上不断抛头颅撒热血,同学们在此研习着课本里学不到的一幕幕。

同学们行走于鲁迅怀旧的小说里,真实的故里,重现在老旧的时代里,正如那载着鲁迅童年社戏的蓬船,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民族精神。

南湖上秋风掀起水波粼粼,日光掩映于水面翠柳之间。已经覆上沧桑的红船画舫久久停泊在湖心岛畔,那不再光泽的木板似乎又一次带领同学们回顾这伟大历史时刻。烟雨楼上也是游人漫漫,远望南湖彼岸,青山绿水历历在目。

一天的行程过去,同学们收获颇丰,相信同学们会带着红船精神,民族精神,砥砺前行。

研学日记

双城一日访江南

初二(3)班王禹心

伴着一串响亮的“起床铃”,一缕温暖的阳光,一顿热乎乎的早餐,令人期待的一天开始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笔下美好的童年记忆。而今天,我们要去鲁迅故里逐一拜访这两个地方。

阳光自在地洒在绿油油的菜畦上,却无法穿透周围高大挺拔的树木。白墙黑瓦把小院围的四四方方,中间立着一块大石头,上面赫然写着——百草园。鲁迅的文章里把这里描述的极其美好,但现实中,这里却略显普通。其实,无论这里到底怎么样,它都是让鲁迅珍惜与向往的小天地,因为这里曾存在着那个无忧无虑的、调皮捣蛋的小鲁迅。

穿上“蓝马褂”,戴上大辫子,随着三声尖锐的钟响,属于我们的私塾课堂开始了……跟随着鲁迅文章的脚步,我们读书练字对对子,甚至学鲁迅“偷偷地”临摹起秀像,竟真有点穿越到文章里的感觉。另外,听“先生”说,鲁迅一次迟到了,被严厉斥责,他其实有自己的难处,但却没有多余的解释,低下头认了错,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再没迟到过。听到这里,我们一愣,不仅为平时千方百计找借口的自己感到羞愧,在拓印“早”字的同时,也悄悄立下了志……

离开鲁迅故居意味着离开绍兴,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嘉兴。

嘉兴的第一站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进入这里,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堂映入眼帘,习大大曾多次在这里发表重要讲话。

从一层的中国屈辱史,看到二层的共产党的建立,再到三层的共产党的发展,我们见证着共产党员的奋斗与中国的崛起……我们佩服那些大义凛然的共产党英雄,憎恨那些背叛组织的胆小鬼……不知不觉间,我们知道了自己该成为哪种人。是啊,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让革命的火炬永不熄灭!

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小船静静地待在那里。那是在一百年前,13个斗志昂扬的共产党员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就在这艘红船上举办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就此正式成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他们的“红船精神”影响了整个中国,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扬帆起航。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楼的名字由此而来。据说当年乾隆六下江南八登烟雨楼,为它作了二十多首诗,可见其实在是美轮美奂。登楼远眺,凉风习习,只见湖面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当年的乾隆也一定为这种惬意所动吧!

“背着背包的路上,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看过许多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学会了长大……”

闻江南忆江南

初二(4)班汤瑞嘉

当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我们就已经踏上了去往鲁迅故居的研学之旅。通向鲁迅故居的路上雾气蒙蒙,那清新的氛围仿佛在空气中酝酿,渐渐沉淀了我们内心中对于早起的不满,让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欣赏窗外的美景和聆听讲解老师的解说词上。一个清爽的早晨完美的开启了我们又一天的研学之旅。

初来绍兴,第一个到的地方莫过于曾生活在此地的名人的故居——鲁迅故里。早就听闻鲁迅故里的种种,却从未有幸至此。今日终于有幸目睹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怎能叫人不激动?刚踏入鲁镇的大门,我们便像纷飞的鸟儿四散开来,寻找着鲁镇内的独特风景。

鲁讯故里内最突出的景色便是星罗棋布穿插于房屋间的条条小溪。小溪较为和缓,看不见浪花,在远处看如一面镜子般宁静。站在小巧的石拱桥上往下看,只见翠绿的河水清澈见底,真可谓是“游鱼碎石,历历可见”。看着这澄澈的流水,心情也会变的宁静、舒畅。除了河水,河边的风景也是这一带的一大亮点。杨柳婀娜的轻拂水面,映衬着旁边白墙灰瓦的江南建筑,显得别有韵味。

不知不觉的,望着这别致巧雅的风景,我们一路游览,来到鲁迅儿时学习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一间模拟的学堂中,我们还原了鲁迅上学时的场景,回顾了鲁迅的文学著作,并深切感受到了当时私塾学习的认真严谨的氛围。我们诵读三字经,学书法,学习拓画……种种活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儿时的学习与生活。我也逐渐明白,原来是生活的多姿多彩,才使得他在晚年写了这么多回忆少时美好生活的著作。

一个地方,既拥有如诗如画的风景,又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谁能够忘怀呢?伴着清风,满载着启迪与满腔对于未来学习的热情,我愉快的离开了鲁迅故里。

江南?精神

初二(5)班张涵

说起鲁迅先生,多数人都会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格,亦或是这位大文豪妙笔生花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斐然成章的故事。而今天,我们来到了鲁迅先生一波三折人生道路的起点——鲁迅故里。

鲁迅先生的童年大起大落,原本富裕的家族在一次变故中一落千丈,父亲经历牢狱之灾后体弱多病,鲁迅先生因此体会到世态炎凉,铸就了之后坚毅的品格。童年遇见的人,看见的事,变成了先生笔下一个个可悲可叹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此可见故乡绍兴在鲁迅先生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走在漫漫古道,张望四周,古色古香的小镇,精心砌成的墨黑砖瓦无不体现江南特有的古风韵味。了解几座老旧房屋中点点滴滴的故事,再回顾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徒增许多风味,再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禁跟着鲁迅先生的步伐,细细回想从碧色菜园到正规学堂,脑中浮现朝气蓬勃的百草园,体味到鲁迅先生身临百草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看到三味书屋,想起亲临三味书屋上课的经历,不禁对他们琐碎的规则和繁杂的课业而感到同情。能更深刻体味民族魂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可谓是不虚此行了。

经过一段车程,我们来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踏进馆内,看到清朝政治腐朽,技术落后,被外国列强瓜分时,白纸黑字的丧国辱权条约深深刻在我心里;看到外国侵略者越发变本加厉,中国版图支离破碎时,心中泛起阵阵酸楚;看到不同阶级一次又一次想要为中国力挽狂澜却以失败告终,有的同胞战死沙场,有的同胞遭到惨绝人寰的屠杀,昏暗的环境加重了我沉重的心情,内心更像是被蒙上一层灰蒙蒙的布。

直到看到巴黎和会后北京群情激愤,集体辍学罢工,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从无到有在这残璃破碎的大地发出自己耀眼的光芒,给这片土地,这个国家,带来了救命性质的光。

我走在走廊中,追着这道光,像是漫步在中国历史的影院,与一个个为志付出全部的英烈“遇见”。他们多少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共同创造出红色的奇迹;多少次为他们共同的期愿,把自己的生死存亡置之度外;多少次声嘶力竭拼死向前冲,只为了他们得子孙后代可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一代人的壮志凌云的故事可歌可泣,更是万世师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新的一层,环境不再那么昏暗,这里记录的是从天安门五星红旗升起后,这片土地的故事。中国从一开始的经历大劫一贫如洗,到现在的经济大国,红色的光芒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闪烁,这其中包含各行各业的人奋斗的痕迹,参观的时候,心中被自豪感包围。

走到出口,很多同学都流连忘返道:“没有下一层了吗?”。下一层的确是没有了,但红色政党,红色国家的故事仍旧没有结束,接下来的故事,是交给现在的我们续写的。

当我们坐在船上划过湖心亭时,是否有想过,曾经在这片湖上,一条小船,诞生了一个党,涓涓细流漂过之时,是否体味,感慨过先人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当知道现在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应该主动铭记历史,懂得报效祖国,并且在将来为祖国做出实质性贡献,带着今天的“红船精神”,继续向光明的前方走去。

从鲁迅故里到革命纪念馆,今天,我在研学过程中,在江南收获到可观的精神财富,在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明天,也要继续努力,勇往直前!

撰稿:张洛溪

校稿、照片:徐安语墨、王一诺

编辑:盖冶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长按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ngufenga.com/xgfsy/58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寻骨风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