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决明
自然爱好者
有个题材酝酿很久了,因为缺图而搁置,前不久终于拍到了,于是才有了这篇文字。
今天的话题要从蝴蝶讲起。最有名的国产蝴蝶无疑是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aureus),但我所在的地区没有分布记录,本着先谈身边的物种,等江郎才尽的时刻再写异地物种的原则,今天要提及的是另一种家乡有可能存在的珍稀蝶类,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chinensis),撇开珍稀程度,依我看它的知名度要超过金斑喙凤蝶,颜值也更高,中国蝶类学会Logo就用了中华虎凤蝶的图案。很多资料都提到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分布记录,而南京牛首山是记载华东最大的种群所在,多年前,有个搞动物科普教育的朋友提及牛首山之所以成功养育了这种有着老虎斑纹的大蝴蝶,主要是因为规模化引种了一种叫杜蘅的草本,是中华虎凤蝶繁衍成活的必要资源,几乎是中华虎凤蝶幼年时唯一的食物。考虑到这里离南京不算远,自然条件接近,如果本地找到杜蘅,那么中华虎凤蝶在本地的分布也就有了基础条件。我开篇所说的图片,以及今天要讲的,都是关于杜蘅的。
杜蘅(Asarumforbesii),别名杜若,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杜蘅分布地区不算窄,但各地的数量均十分有限,这是因为它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是有散射光线的林下落叶地面,还不能有高大草本的遮蔽,在原始林地未被普遍开发的当年,杜蘅(杜若)就已经算是草药中的上品,如今杜蘅的适生环境更是因人类开发活动的挤压而缩减,这也是限制中华虎凤蝶分布,造成其珍稀的主要原因之一。
林下潮湿落叶层生长的杜蘅
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少阴、太阳诸证(症)”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头痛、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等各种病症”
历代之所以将其作为上品,一则是资源稀缺,再就是由于其药效明显。传统医学所指的疗效通常是以身试药,对病症起到缓解作用的即视为“有效”,以身试药的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则今后相约限制用量,对于肝肾伤害的慢性毒理则没有条件,也没有意识去研究,传统医药认为“是药三分毒”,即便是毒药,用对了依然可以治病,对于毒副作用,业内直到如今依然习惯用“尚不明确”四字轻轻带过:你头疼,吃了我的药以后头不疼就是有效,至于今后其它脏器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我的事情了,我只管让你的头不疼。
杜蘅的“有效”,不幸正是这种情况,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马兜铃科植物所含的马兜铃酸中具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这就解释了为啥用了可以治头疼等各种不适,神经系统被麻痹了)。成份中含有抑制呼吸系统的作用,逐渐使运动及呼吸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麻痹,心跳停止。长期的少量摄入(包括使用草药成份的制品药剂药片)还会导致肾的不可逆损伤。
贴地开放的杜蘅花朵
颜色和形态都透着诡异
直觉就是不能乱吃的那种
以往的概念中我们对于中成药的副作用都是讳莫如深的,但是年10月30日,国家药监局很罕见地公布了一些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名单,其中包括有名的复方蛇胆川贝散、润肺化痰丸(鸡鸣丸)、小儿热咳口服液、止嗽化痰丸、九味牛黄丸、祛风除湿药酒、益肾蠲痹丸等常见药品,如果没有坐实毒副作用,是不会有这样的清单出炉的。清单中杜蘅、细辛、青木香、天仙藤、广防已、马兜铃、追风藤等常用药赫然在列。
更多信息见链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ngufenga.com/xgfyl/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