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简介
触及泛黄纸张,探寻中医奥秘。
穿越千年时光,传承中华文明。
“寻古风”专栏
推介以浙江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馆藏为主的珍品古籍
辅以中医药文化小讲堂
旨在拓宽读者智识
活化古籍资源
中药材:寻骨风
性味归经:性平,味苦。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本期推介
针灸仙家法
刀圭海上方
针灸
是我国历史悠久的
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
而本次要介绍的
《黄帝内经明堂》
对汉以前散在医学文献中的
针灸腧穴
进行了全面总结
《黄帝内经明堂》一卷,据日本传钞卷子影钞本,馆藏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本书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针灸专著,撰人不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有多种传本和注本,均有残缺。本书对汉以前散在医学文献中的针灸腧穴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腧穴的名称、部位、主治病症及刺灸法等方面。此本据日本传钞卷子影钞,书写精良,用笔传神,十分珍贵。
*视频源自“学习强国”杭州滨江供稿中心,初发布于“学习强国”全国平台中华古籍栏目、杭州学习平台。特别鸣谢杭州市滨江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
知识拓展
01
《黄帝明堂经》的重新注解与编撰
由于《黄帝内经明堂》系中国第一部腧穴经典——《黄帝明堂经》的重新注解与编撰,故实际是—部官修医书。
著者广求异本,精校详注,因而其质量较高。该书为考察《黄帝明堂经》的结构、体例、传本源流,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
02
对经脉、腧穴的排列
从该书残存的卷一内容可以看出,《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中对经脉、腧穴的排列已经按照经脉气血流注的顺序排列,而不再按头、面、躯干、四肢等进行分部排列。
如手太阴肺经腧穴的排列则按中府、天府、侠白、尺泽、孔窍(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的顺序,与《内经》中“手之三阴,从藏走手”的经脉循行方向完全一致,使腧穴理论与经脉理论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03
以腧穴的生理特性来阐明其义
其对于腧穴的名称,能言简意赅地以腧穴的生理特性来阐明其义。
如经渠穴的解释:“水出流注,入渠徐行,血气从井出已流注至此,徐引而行,故曰经渠。”著者不但能用腧穴的生理特性而且还能利用解剖知识来阐释穴名,如对足三里、巨虚上廉、巨虚下廉三穴名称的解释。
编辑|毛燕婷
初审|姜安琪
指导|张钰
终审|狄碧云/吕星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多媒体工作室
欢迎来稿和建议,邮箱地址
zcmulibwei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