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史堪,字载之,北宋四川眉山人,政和年间中过进士和任过太守。同时他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有一天,北宋微宗时的宰相蔡京因大肠秘固不通,十分难受,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怕损伤正气。正当众医皆感束手时,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而且往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入室后,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并未处方,史对蔡说:“给我0钱即可。”蔡感到更是莫名其妙,半天没有反应。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当面碾成粉末,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效,蔡惊喜万分,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微微笑道:“这很简单,气与肺相连,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所以药到病除,道理就在这里”紫菀1.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相关名紫苑、青苑、子苑、紫倩、蜜紫苑。3.产地主产于河北、安徽、河南、黑龙江等地。4.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5.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小段。根外表皮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切面淡棕色,中心具棕黄色的木心。气微香,味甜、微苦。蜜紫菀:形如紫菀片(段),表面棕褐色或紫棕色,有蜜香气,味甜。
6.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经。7.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温润不燥,专入肺经。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凡咳嗽无论外感、内伤皆可酌投。8.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9.主治病证①外感咳嗽、咳痰不爽。②肺虚久咳、痰中带血。10.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宜蜜炙用。11.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降温润,故温燥咳嗽或实热痰嗽不宜单用。0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夫,医术高明,医人无数,名声在外。但有个特点,对于贫苦的平民百姓,少收费用或者不收,而对于那些欺压平民百姓的富贵人家则要很高的价钱,所以别人都叫他“医怪”。县城里,有个员外家里很有钱,他贿赂官员,欺压百姓,横行霸道,人们敢怒不敢言。一次,员外的痔疮发作,痛得厉害,便让下人去城里找最好的大夫来为其医治。于是下人找到了医怪。医怪看了看病情,心里便有数。医怪也知道这个员外平日的所作所为,心想这次得好好治治他才行,于是便要价三百两银子。员外痛得厉害,之前找过几个大夫都没有治好,现在只要能治好,三百两就三百两。于是医怪给了员外一种不知名的药,告诉他要内服和外用—起,见效会快一点。果不其然,不出数日,员外便不痛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马兜铃这个药名,于是就叫它“三百两银药”。马兜铃1.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别名兜铃、马兜零、马兜苓、水马香果、葫芦罐、臭铃铛、蛇参果
3.产地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4.采收加工9-10月采摘,晒干。5.性状鉴别马兜铃为不规则的小碎片,表面灰黄色有波状棱线。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中央棕色,周边淡棕色;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炒马兜铃形如马兜铃碎片,表面深黄色,偶有焦斑。蜜马兜铃,形如炒马兜铃碎片,表面棕红色,略有光泽,带有粘性,味微甜。6.性味归经味苦、微辛,性寒。归肺、大肠经。7.性能特点马兜铃清肺热定喘嗽之药也。究其味苦而兼辛气寒,性速而且轻扬,苦善下泄,辛善横散,寒善去热,轻扬而速颇能开达。8.功效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泄大肠。9.主治①肺热咳嗽痰壅气促②肺虚久咳肠热痔血③痔疮肿痛水肿10.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止咳清热多灸用,外用熏洗宜生用。11.使用注意本品味苦而寒,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泄者禁服,胃弱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