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陈晓雪
责编
李晓明
● ● ●
回顾,中国科学稳步上升。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连续第八年排名世界第二;中国科技人员发表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年排到世界第二,比去年上升两个名次,高被引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排名第三,增幅最大,比去年高35.2%左右(据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科学实验卫星表现出色。“墨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完成三大科学任务,“悟空”发力,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并发现Te级的尖锐能谱,暗示宇宙中或存在相应质量的新粒子;全球天文界联合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随的电磁信号,其中中科院“慧眼”天文卫星在同一时间观测到了此次引力波事件,位慧眼团队科学家由此加入全球将近一千个单位的三千多位作者联合“写作”的历史性论文。中国南极巡天望远镜也在同时捕获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此外,FAST调试期间初露峥嵘,发现9颗脉冲星。
年,来自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数量快速增长,据Bioart统计,仅CNS三大主刊发表的中国科学家工作69篇,比去年多了17篇,包括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G蛋白偶联受体、水稻稻瘟病研究等成果。
然而,也不全是好消息。年,韩春雨主动撤掉关于NgAgo的研究论文,科学的自净机制再一次发挥了作用,相关学术调查却迟迟没有到来;篇中国学者论文一次性被撤,引起一片哗然,但后续相关部门公开的调查处理结果给予中国科学以信心。相关事件告诉我们,论文崇拜可以休矣,论文的出版并不是科学进程的结束,在科学论文变成科学知识前,还需要更多的证实与检验。
科学的发展少不了争论。12米光学望远镜的建设涌现出两种不同的方案,年中两次评审结果迥异,年末再次投票,四镜系统胜出。然而,由此引发的反思并没有结束。
教育部年初宣布启动双一流建设,最终名单牵动众高校心弦,9月得以公布:42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所高校的不同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从,,再到双一流,名称变换之际,人们要问: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此就会变得更好吗?
中国要实现科学持续前行,建设真正的一流大学,人才是关键因素。年,数位国内优秀青年科学家被国外顶尖机构挖墙脚,我们有理由自豪,与此同时,是否也应该思考我们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这一年,中医药再度成为公共话题。科学的前行,帮助我们更新原有的认知。台湾学者研究发现马兜铃酸与肝癌密切相关,发展中药应如何进行?我们是应该固守老祖宗的秘方,还是利用现代科学开发出下一个青蒿素?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科学越来越多地登上新闻头条,我们终于可以说一句:科学流行起来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科学精神的张扬仍然挑战多多。被公众视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公然鼓吹真气、气脉,试图通过“科学”验证“玄学”,这究竟是个人的言论自由,还是公众人物的不负责任?我们乐见不少有担当的科学家奋起争鸣。这无关“专家”、“权威”之争,而是为科学正名。
1中国科学卫星抢眼从年开始,中国先后有四颗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科学卫星发射升空,包括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微重力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和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年,三颗科学实验卫星相继产出重要工作。其中,“墨子”提前完成千公里级的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星地之间的量子秘钥传输和星地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慧眼”成功观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悟空”运行天获得当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在1.4TeV处出现尖锐的现尖锐T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
?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年5月拍摄于河北兴隆。
2FAST初露峥嵘位于贵州的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简称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目前,尚处于调试初期的FAST发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17颗,其中通过国际认证9颗。这也是中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时代由此开启。
?FAST发现的脉冲星J-
3生命科学井喷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涌现出众多重要的研究工作,仅在Cell,Nature和Sci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就有69篇(请参阅Bioart),多项研究登上这些学术刊物的封面。想当年,一篇顶级刊物的研究论文就可以荣膺院士头衔。中国科学的飞速进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一年众多杰出工作不能胜数,包括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大基因参与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组项目第一次成功尝试设计与建造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海药物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的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四川农业大学发现稻瘟病光谱抗性的天然变异,等等。
?四川农业大学发现稻瘟病光谱抗性的天然变异
4韩春雨撤稿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发明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出名,但不久却被国内外众多学者质疑无法重复论文结果。
年8月3日,韩春雨与合作者因论文关键结果无法重复主动撤稿,但所在高校迟迟未启动学术评议程序,真相依然扑朔迷离。
?年8月3日,韩春雨与合作者撤稿。
5篇中国论文被撤稿年4月20日,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篇来自中国的论文,引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ungufenga.com/zyxgf/7294.html